北京时间 2018 年 7 月 11 日,标准共识发布针对区块链项目「Ælf」(ELF)的一般投资风险评级报告。以下为报告的主要内容。
北京时间 2018 年 7 月 11 日,标准共识发布针对区块链项目「Ælf」(ELF)的一般投资风险评级报告。以下为报告的主要内容。
报告将 Ælf 风险等级定义为「C」,该项目投资风险较高,投资者应该密切跟进观察和监督项目进展。
依据「标准共识一般项目投资风险评级标准(初创期)」 获得「C」评级的主要原因是:代币生成及锁仓机制不透明、大部分技术创新未在代码层体现、中心化程度高,但项目创新度高,信息披露机制相对完善,二级市场流通性好。
基于标准共识分析师团队调查和研究,项目主要风险及优势在于:
项目主要风险:
风险点一:70% 代币仍未生成,代币流通及锁仓机制不透明。
Ælf 代币发行总量为 10 亿,而 Etherscan 链上记录的代币总数量为 3 亿,剩余 7 亿代币未生成。此部分未生成的代币按项目规划属于「基金会、团队」的锁仓部分和用作市场推广,待有使用需求时,才会生成代币。虽然项目方宣称代币生成机制有特定算法及两把密钥机制,但实质上仍由项目方控制。Ælf 代币的流通及锁仓机制极不透明,缺乏外部监督机制,高度依赖项目方的自主规范。
风险点二:截至目前,绝大部分技术创新未在代码层体现。
Ælf 的测试网仅提供智能合约编写、发布、执行的部分功能,针对核心的跨链规则的算法以及协议没有明确的代码实现。
白皮书中宣称的功能,如一链一合约、侧链动态索引、树形侧链延等核心创新点,在代码中的业务逻辑没有实现。从功能完整性来看,距离宣传的功能列表相差较远。
风险点三:Ælf 采用 DPoS 共识机制,但团队控制至少 41% 代币,对节点选举结果具有重大影响力,中心化程度高。
Ælf 网络共识采用 DPoS 机制,超级节点由 Ælf 网络投票选出,但团队控制至少 41% 代币,对节点选举结果具有重大影响力,中心化程度过高。
项目主要优势:
优势一:Ælf 的商业价值较高。
其愿景是成为去中心化的可控内核操作系统,就像区块链里的 Linux。如果 Ælf 最终实现了所有论证的技术细节,那么用户不仅可以基于 Ælf 主链本身的规则和性能开发 DApp,更可以基于 Ælf 的侧链机制,个性化的定制侧链规则。该技术特点很好的解决了现阶段不同行业对于区块链的性能偏好不同,而没有一款主链是可以集所有性能于一身这一痛点。
优势二:项目技术创新度高。
Ælf 网络基于主侧链技术,提出了个性化的定制侧链规则,开发者可以选择与主链不一致的共识算法,并且创新性地提出了「一链一合约」的设计概念。
优势三:二级市场流通性好。
Ælf 近一个月的全市场平均换手率为 10.45%,流通性风险较低。
以上为项目主要风险点和优势,以下为完整报告。
Rationale 依据
产品和技术模块
市场及产品分析
Ælf 项目主要有五大目标,整理如下表:
上述五大目标中,最核心的目标是第一点,即实现「针对商业应用的高度可定制的操作系统」,其产品结构分为两类:内核和交互接口。
-
Ælf 内核包含一个区块链系统需要的最基础的功能,也就是最小化区块链系统。
-
其次,Ælf 会开发一个「shell」作为和内核交互的最基础的接口。用户既可以使用完整的区块链操作系统,也可以通过该接口在内核基础上快速开发定制的操作系统。
Ælf 和传统的单链系统最大的不同是它是一个「分支生态系统」,包含一条主链和多条附加在主链上的侧链,主链作为整个系统的主干索引多条侧链(甚至可能包含多级侧链)。
-
Ælf 主链是基于 Ælf 操作系统 的区块链,它是整个系统的基石。主链包括侧链动态索引系统、代币系统、以及 DPoS 共识机制。
-
Ælf 提出「一链一合约」架构,即每一条侧链都是一个不同智能合约,专门处理一种类型的交易,解决一种类型的业务问题。
-
Ælf 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所有的侧链都依附于主链,主链包含了系统边界的索引(记录挂载的侧链)。
-
(Ælf 主链及侧链结构)
Ælf 的各条侧链之间通过主链的 Merkle Tree(默克尔树)以及外部消息的输入验证来交互,而不是直接交互,这样就可以很容易的在 Ælf 系统里添加或者删除侧链。
标准共识分析:
Ælf 主打的技术是自己优化后的侧链方案,一场景一链,让不同的 DApp 都可以有很不错的性能。
所谓的主链可以理解为正式上线的、独立的区块链网络;而侧链并不特指某个区块链,是遵守侧链协议的所有区块链的统称,可以是 DApp,也可以是细分方向的公链。
Ælf 的侧链模型仍然是一个「主链 + N 个侧链」的结构,不过 Ælf 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侧链可以动态的加入或者脱离 Ælf 生态,脱离之后更像是平行主链的结构(与侧链不同的是不需要同步主链的区块)。
每一个侧链实质上是第三方开发者基于 Ælf 主链进行开发的 DApp,与主链相对独立,侧链上的每笔交易的默克尔树根需要存储在主链上。
Ælf 的侧链和多链的设计思路具备较强的创新性,一链一场景的方式很容易实现资源隔离,对于拥有大量 DApp 运行的公链是一个较好的设计。 用户不仅可以基于 Ælf 主链本身的规则和性能开发 DApp,更可以基于 Ælf 的侧链机制,个性化的定制侧链规则,甚至共识算法都可以和主链不一样,而后根据自己定义的侧链规则结合原有主链的基本规则,个性化的定制应用。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侧链的设计方案仍在探索中,并没有成熟解决方案的实现案例,所以项目本身能否实现所述目标,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技术分析
技术介绍
Ælf 包含一条主链和多条附加在主链上的侧链, Ælf 和传统的单链系统最大的不同是它是一个「分支生态系统」,主链作为整个系统的主干索引多条侧链(甚至可能包含多级侧链)。
Ælf 可通过适配器和比特币、以太坊以及其他一些区块链系统对接,兼容已有的主流生态系统。Ælf 的侧链包含系统内置的侧链和其他基于 Ælf OS 内核创建的侧链,主链通过动态索引实现与侧链的交互。
一链一合约
不同于传统的「所有合约一条链」,Ælf 提出「一链一合约」架构。如下图所示,每条链都专门处理一种类型的交易,解决一种类型的业务问题。这就让整个架构和数据变得更简单,更加契合业务需求。通过向 Ælf 增加侧链,Ælf 拓展了更多的功能,同时还能保持易于维护的架构。
4.1.2 侧链动态索引
Ælf 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所有的侧链都依附于主链,主链包含了系统边界的索引(记录挂载的侧链)。链与链之间通过主链的 Merkle Tree 以及外部消息的输入验证来交互,而不是直接交互,这样就可以很容易的在 Ælf 系统里添加或者删除侧链。
4.1.3 树形侧链延展
Ælf 定义了一个「主侧链架构」,任何侧链都可以与其下的侧链连接,成为那个部分的「主链」。这造就了系统里的分级结构,使得 Ælf 同时具有了横向与纵向延展的能力。与数据库架构里的分库和分表类似,每个分表能执行专门的功能,并且当单表太大到难以管理时,它就会被进一步被分成多个表。在 Ælf 系统里,与「表」对应的就是侧链。
功能评测
目前,根据 Ælf 官方消息,Ælf 已开放测试网的相关代码,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配置运行,但没有相关的可视化的应用可供参考。目前 Ælf 尚处于开发测试阶段,功能方面尚没有达到白皮书所说基本发布要求。
Ælf 的开发思路为去中心化的可控内核操作系统,就像 Linux。如果 Ælf 最终实现了所有论证的技术细节,那么用户不仅可以基于 Ælf 主链本身的规则和性能开发 DApp,更可以基于 Ælf 的侧链机制,个性化的定制侧链规则,甚至共识算法都可以和主链不一样,而后根据自己定义的侧链规则再加上原有主链的基本规则,个性化的定制应用。
该技术特点很好的解决了现阶段不同行业对于区块链的性能偏好不同,而没有一款主链是可以集所有性能于一身这一痛点。
如开发成功,那么 Ælf 主链本身将是高 TPS、高安全性、高公信力的,而对外的侧链接口应该是人性化、接入方便快捷的。但是根据现阶段的开发情况、技术细节以及行业现状的分析,只能说 Ælf 的技术论证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现阶段尚未完成。
GitHub 代码质量评测
目前 Ælf 项目在 GitHub 中共有 40 个代码库,其中包括了 Ælf 主程序、Ælf 资产相关程序、相关技术文档以及借鉴项目程序。
其中 Ælf 库为其中最核心的部分,Ælf 库主要运用 C# 语言编写一个高拓展性区块链主链的基本架构,包括不同节点的定义以及权限、P2P 通信、区块的定义以及流转、主链 DPoS 共识等等,如下图所示:
从白皮书来看,AElf.OS 应该是核心代码所在,但是 default 分支 dev 的 AElf.OS 库基本上空的,没有写实际的实现过程,如下为此库的详细代码分析:
1)AElf.OS/network 库下面的代码放在了 AElf/network 目录下,此 package 包括了 config 的定义、uPnP 的相关代码、序列化的逻辑(使用的是 Protobuf,是一个高性能的序列化库)、bootNode 的逻辑,network 库最核心的代码是 AElfTCPServer 是用的是 C# 自带的 System.net.sockets 库中提供的类,据了解是 C# 中经常使用的 TCP 库,比较稳定。
2)AElf.OS 中另一个库是 AElf.OS/Storage,内部也是没有实际代码。
3)AElf.Database 中有一个 KV 数据库的接口定义 IKeyValueDatabase,然后这个接口有三个实现:KeyValueDatabase 是一个使用内存作为数据库的方式,代码比较简单,在数据量比较大的时候没有任何优化;RedisDatabase 和 SsdbDatabase 都是使用 redis 作为存储,但是并没有处理 redis 的验证的问题,因此可能会有安全问题。另外完全使用内存或者 redis 作为数据库的话,在节点宕机之后可能导致节点数据丢失或者很长时间启动不起来,代码质量较差。
4)从整体代码实际的编码情况来看,大部分代码都在 AElf.Kernel 中。kernel 库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库:BlockValidationFilters、Concurrency、Consensus、ExecutionContexts、Genesis、KernelAccount、Managers、Merkler、Miner、Node、Services、Storages 和 TxMemPool 。
-
BlockValidationFilters 库中主要包括对区块高度的校验、对默克尔树根的校验,并未看到节点是否有权限打包区块的校验以及根据上个区块去校验交易是否正确执行的代码。
-
Concurrency 库中使用 akka 作为节点间通讯的框架,另外此库中存在交易并行处理的代码,代码逻辑混乱,而且对于一个 executor 来说,异步处理交易的安全性会特别低,此库疑惑较大,不知道是想要完成什么样的工作。
-
Consensus 库中只有一个 DPoS 文件,代码不是判断当前节点是否有打包权限、节点间互相校验区块。DPoS 的构造函数是传进来一个公私钥对,通过签名后的区块和区块投票可以减少 PBFT 带来的网络延迟,这个库里面的第一个函数是对 transaction list 中每个交易进行签名,综合来看无法确定这个包具体实现的功能。
-
KernelAccount 中定义了一个 map ,这个 map 看起来像是用于执行合约代码的,具体使用场景没找到。
-
Managers 库中主要是对 block 的管理、对多链的管理、对交易的管理、对智能合约的管理以及所有链状态的管理。
-
Merkler 库中使用的仍然是比特币中的 merkler 树,而不是效率更优的默克尔字典树。
从功能实现度来看:
1)在 DPoS 模块中,只能看到 Election 模块,在 Contract.DPoS 模块中,可以看到主要的 Process 功能已经基本实现,但是最重要的 Election 功能被注释掉。在 Kernel.Consensus.DPoS 模块和追踪基本实现了从 Block 中获取 transaction 的功能。
2)与外界设备相连的 Driver 模块的进度基本为零。
3)Merkle Tree 的功能基本完备。
4)作为节点的主要功能已经实现。
5)作为最重要的 VM 功能仅仅实现了基本的执行功能。
标准共识分析:
对照官方的设计意图和当前进展,我们可以发现因为 Ælf 定义为区块链中的操作系统,设计中的核心技术难点没有明显突破,针对核心的跨链规则的算法以及协议没有明确的代码实现。当前的开发进度仅仅勉强到达原定于 2018 年 3 月份的进度。
白皮书中宣传的 OS 级区块链所提供的功能,如
-
一链一合约
-
侧链动态索引
-
树形侧链延
-
区块内并行处理交易
-
区块标记
-
智能合约集
-
智能合约更新
-
可定制共识机制
-
可定制区块
代码中的业务逻辑没有实现。从功能完整性来看,距离宣传的功能列表相差较远。
另外,目前基于侧链技术开发应用尚且没有大量的应用落地,更何况是基于侧链定义新的区块链并针对性地开发应用,这样的实现不仅本身难度很大,还对应用开发者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综上所述,Ælf 实现目标、技术概念、技术论证十分新颖前卫,创新点十足,并且可以解决行业痛点,但是代码层面却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实现度并没有很好的迎合项目规划以及 Roadmap 相应功能。
Token 生态系统
标准共识根据官方 Medium Token 分配信息及 Etherscan 数据统计,ELF 代币总量为 10 亿,流通量为 3 亿。
主网上线后初始区块开始挖矿(项目方根据上线后具体情况,再分配 PoW 和 DPoS 比例),10 亿总量 ELF 代币分发方案如下所示:
代币 Token 主要用途:
根据 Ælf 白皮书,ELF 代币主要有以下三种用途:
1. 系统费用:
当一个侧链被主链索引的时候,它从主链获得一些代币激励;
当侧链收到交易手续费时,它也会和主链的矿工一起分享;
当主链发现索引一条侧链在经济上不能获利的时候,主链有权终止索引,或者说允许两条提供相同服务的侧链之间互相竞争。
2. 节点投票:
Ælf 使用 DPoS 机制,委托节点由投票产生。
共识机制
在 Ælf 系统里, 每个链上的共识机制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定制, Ælf 系统主链及侧链多层级共识构成方式:
1. Ælf 会在主链上使用 DPoS 机制来激励持币大户去维护一个稳定的系统,主链使用 DPoS 原因:
1)主链会采用 DPoS 来保证高频、稳定地生成区块,以提升用户体验。
2)不同于 PoW,DPoS 不需要反复生成随机数尝试打包。所以节点打包区块的时间是稳定的,而且可以被控制在 T(4 秒)内。
2. 侧链建立共识机制分为两种:
1)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其适用的共识机制,可以是 PoS,也可以是 PoW;
2)使用主链的 DPoS 共识机制。当在侧链与其下的「侧链」连接,成为第二层侧链的「主链」,侧链同样可以使用这一「主链」的共识。
3. Ælf DPoS 共识机制
DPoS 挖矿节点是被类似于代议民主制度的方式选举出来的。被选举出来的节点决定如何分配收益给相关利益人。 Ælf 委托 2N+1 个挖矿节点。N 从 8 开始,并且每年加 1。
这些节点确保 Ælf 里的所有共识机制的执行。这些委托节点的功能有交易转发、交易确认、打包区块和数据传输。因为 Ælf 采用多级侧链架构,挖矿节点也必须为一些侧链挖矿。2N+2 个节点每周会进行一次随机顺序计算。
Ælf 建议:对于一般的交易,只需要 5 个区块就可以快速确认;15 个区块确认来针对大额交易。所以,一般的交易会在 20 秒内确认,大额交易会在 60 秒之内。
4. Ælf 在白皮书中说明选择一条侧链使用 PoW 来产生 Ælf 代币的原因:
1)对于 PoS 和 DPoS 来说,任何持币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卖掉他们的代币并且退出整个生态系统 (PoS 有一个的锁定期)。PoS 和 DPoS 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交易所持有大量代币,因此他们几乎能无成本地获得利息。
2)对 PoW 来说,矿工退出前要考虑的更多。受到外界因素,例如电费、矿机折旧、场地以及人力资源的限制,矿工的退出更加困难。
3)侧链可以使用 PoW 来产生 Ælf 代币 ,在 Ælf 里,如果一条侧链选择与主链一起联合挖矿,则该侧链可被实时索引,因为主侧链被同样一群矿工维护。
4)挖矿节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Ælf 系统运行的健康,这些节点要负责记账、分发奖励并反馈给那些通过智能合约构建信任的利益相关方。
5)采用 PoW 共识机制,更有利于活跃社区。
标准共识分析:
Ælf 项目采用主链加多级侧链架构建立区块链生态,主链采用 DPoS 共识机制提高区块生产效率,但是 DPoS 节点选举机制中心化程度过高。
-
Ælf 项目主链采用 DPoS 共识机制,主链节点中心化程度过高,导致主链作恶成本低。
-
使用多种共识机制,有利于侧链开发者,根据自身商业模式及业务需求选择所需共识机制。
社群基础
用户社区
社区运营较好,电报群管理员对应问题回答及时;英文 Medium 上关于项目进展更新及时,Facebook 主页开立时间较短,贴文较少,其余社区平台关注度较高。
Google 趋势
根据 Google 趋势,目前与「elf」关键词相关度高的主题是:域名及游戏;前十的相关主题无数字货币,Google 趋势「elf」关键词与项目热度相关性,无参考价值。
下图为 Google趋势图:
开发者社群
官方的 GitHub 主页有 40 个库,主要的库是 Ælf ,该库有 170 个 Watch、439 个 Star、106 个 Fork、2,165 个 Commits、101 个 Branches、2 个 Releases、18 个 Contributors。
下图为 Ælf GitHub 主页:
标准共识分析:
代码提交活跃,在 7 月 5 日 CryptoMiso 3 个月指数代码提交次数中排名第 2,一共 1,184 个 Commits。
开发者社群关注度较高,Watch、Fork 和 Star 的数量都较多;
主力开发者数量一般,提交 Commits 数量超过 50 的有 8 位,应该主要是团队的开发人员。
治理结构
团队分析
根据官方的最新公告,团队的任职信息如下:
标准共识分析:
标准共识基于团队及顾问公开信息分析,Ælf 项目团队及顾问履历与区块链底层公链核心技术所需人员配置有差异。
-
Ælf 团队成员中 CEO 马昊伯曾担任比特币跨境支付平台 GemPay CTO,区块链相关技术经验丰富。但团队成员中的两位技术成员,从公开的履历上看,具备互联网技术从业经验,与区块链开发技术的相关性较弱。
-
根据官网披露的顾问信息,顾问团队在金融和运营方面领域有相关经验,但无区块链技术方面的顾问。
-
根据天眼查 Ælf 商标由北京好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Ælf 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好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但该公司的大股东即为 CEO 马昊伯。
基金会
标准共识向项目就基金会成员构成咨询,官方回复目前基金会成员由官网公布的团队成员构成,但是侧链可以加入 Ælf 公链基金会。
治理机制
基金会通过提交代码然后委任挖矿节点审阅和投票来履行它的治理责任,过程如下:
基金会成员提供开源代码并且提交新的功能。然后委任节点根据他们的需要整合特定的功能。如果一个功能被足够多的节点采用,它就会被整个系统接受。
Ælf 白皮书宣称:「Ælf 代币持有者拥有 Ælf 未来的最大话语权,被委派的节点必须拥有来自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投票才能参与到 Ælf 的治理里来。挖矿节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Ælf 系统运行的健康,这些节点要负责记账、分发奖励并反馈给那些通过智能合约构建信任的利益相关方。」
基金会主要职责:
1. 基金会负责提交实现项目需求相关代码。
2. 基金会指引开发侧链。侧链节点根据它与主链的索引关系按 Ælf 拓扑结构分布。
3. 根据项目需求解锁、释放 ELF 代币。
标准共识分析:
Ælf 基金会的治理机制中心化程度过高,这是一把双刃剑:中心化程度过高,行使对生态治理权力时效率更高,但作为区块链产品中心化程度过高,委托节点作恶成本低。
-
目前基金会与团队成员一致,基金会负责提交代码,由委托节点投票。
-
委托节点产生依据:DPoS 中节点由 Ælf 投票选出,目前主网暂未上线,官方未披露节点投票计划。
-
基金成员构成与团队成员一致,基金会、既团队,持币比例达 41%,基金对委托节点选举结果及加入基金会的侧链结果有重大影响。
项目履约情况
根据 Ælf 官方博客信息 (https://medium.com/@aelfblockchain/%C3%A6lf-announces-its-plan-for-a-blockhain-central-business-district-52b7bfbcc830), Ælf 的路线图如下所示:
标准共识分析:
Ælf 项目开发难度较高,生态规划的第二个阶段有延期。
第二阶段 Ælf Main Chain 未上线;
测试网预计实现的功能包括:多节点 P2P 通讯、基本的 DPoS 共识、智能合约、并行执行、集群,根据官方项目进展报告(https://medium.com/@aelfblockchain/aelf-test-net-officially-goes-live-43ebbc712424),测试网目前只提供:简单智能合约编写、发布,本地连接测试网创建账户并执行内置合约。
项目信息披露义务
-
官网公布了 Ælf 项目 8 种语言的白皮书,有利于扩大投资者基础及更多投资者了解项目。
-
项目进展情况披露:中文电报群中提供了项目进展链接(https://candy. aelf.io/account/register?invitationCode=0Y030M0Ca95K)。
-
官方 Medium 英文主页,关于项目进展有常规更新。
-
基金会治理结构中心化程度过高, Ælf 项目没有披露基金会职能、治理结构详细信息。
标准共识分析:
Ælf 项目整体信息披露较好。 Ælf 对项目进展情况有常规更新,电报群对于项目问题答复相对及时。
基金会与团队成员一致,未披露治理结构等重要投资信息,同时无第三方对项目进展审计及公示,不利于普通投资者判断项目进展的实际情况。
交易模块
币值表现
ELF 目前价格为 0.678378 美元。
根据 Coinmarketcap 数据,ELF 共登陆 20 家交易所,成交主要集中于 4 家交易所。
ELF 共有 10 个货币对,热门货币对 4 种,其中 CKUSD 仅上线两家交易所,ELF 虽已覆盖热门交易币种,但相对覆盖面较小。
近一个月的全市场平均换手率为 10.45%,ELF 处于较为活跃的交易状态,流通性风险低。
持仓分布
根据 Etherscan.io 数据显示,ELF 的持币地址数量为 27,090。截止于 2018 年 7 月 9 日 Etherscan.io 上 ELF 发行量为 3 亿,前十大持币地址合计占比为 60.05%,筹码较为集中。根据官方披露,代币发行总量为 10 亿,而 Etherscan.io 链上总量为 3 亿,就数据差异问题,标准共识咨询了项目方。项目方表示剩余 7 亿 ELF 并未生成,将按需生成,生成时间和数量由项目方控制。
未生成部分包括两部分:
1. 分配给基金会的 25%、挖矿预留的 12% 全部未生成 ELF 释放;
2. 团队持有的 16%、顾问及合伙人的 10%、市场及空投的 12%, 这三部分中的大部分未生成 ELF 释放。
标准共识分析,根据官方披露团队和顾问及合伙人部分锁定两年,每半年按等比例释放代币,锁仓释放为期后解锁,计算起始点为上交易所时间 12 月 21 日,7 月第一次解锁,加上市场和空投活动也有一部分释放,所以理论释放量应超 31.5%。
目前流通比例为 30%,低于理论释放量,未出现超发现象。但由于 ELF 是按需生成,代币生成前当然也没有持币地址可供查询,生成后也无法获知是从锁仓中的哪一部分释放出来的。代币的生成只有项目方可以控制,未生成代币的筹码既无法查询也无法控制。Ælf 的代币整体缺乏监管和约束,既没有智能合约层面的约束,也缺乏社区监管。
ELF 的生成和分配由项目方高度控制,没有智能合约约束,仅能靠事后监督。并且由于释放代币无法确定来自哪一部分的锁仓规划,所以无法判定项目方是否按承诺解锁,只能判定项目方整体是否存在超额释放。由于无法确定市场和空投活动的释放量,可操作空间较大。所以 ELF 可能存在抛售风险和价格被操纵风险。
市场表现
从 Coinmarketcap 的全市场走势图来看,1 月份成交量异常活跃,1 月 26 日成交量再次大幅上涨而价格方面却未能创造新高,从而形成了顶部压力区。5 月 1 日成交量再次大幅上涨,但未能突破压力区,之后成交量大幅缩减,价格进入下跌区间。
具体的货币对表现上,OKEx 交易所的 ELF/BTC ,进入 6 月以后成交量有一定程度增长,虽然价格仍处于不断下跌过程中,但随着充分的筹码交换之后,价格的下跌空间将会被压缩。
最后来看 Huobi 交易所的 ELF/USDT,目前价格已下降到支撑线附近,下跌空间在不断缩窄,但一旦跌破支撑线,ELF 将可能面对恐慌抛售,从而打开下跌空间。
综上所述,近一个月换手率 10.45%,交易较为活跃,流通性风险低。但 ELF 的生成和分配由项目方高度控制,没有智能合约约束,仅能靠事后监督,可能存在抛售风险和价格被操纵风险。
Outlook 展望
宏观经济展望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 2018 年 7 月 5 日起,再次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此次已经是央行年内第三次降准。6 月 19 日中国拟提升个税起征点至 5000 人民币,纳税总额将减少 1720 亿,国家多次缓解资金流动性。但目前商业银行大幅上调大额存单利率,及中国和中国香港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都处于较高水平。皆表明市场整体资金流处于紧张状态。
我们预计,市场资金将由权益类投资标的向债务类和储蓄类投资标转移。数字货币市场也难在资金流趋紧的环境下独善其身。市场发展将在新生资金增长缓慢的压力下运行趋缓。6 月 14 日美联储再次加息 25 个基点,在美元持续走强的背景下,将加剧欧洲的债务危机以及新兴国家的货币波动,这些都会影响国际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判断,去寻求新的投资标的。数字货币市场作为一个在不断完善过程中的金融市场,必将不断吸引新的资金进入。
另外,随着 6 月 15 日 美国将对中国 500 亿美元商品加征 25% 关税;6 月 16 日中国对美国 500 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 25% 关税,皆 2018 年 7 月 6 日起实施。表明中美贸易战硝烟再起,国际经济形势再次紧张。
综上,目前我们对市场总体保持中性判断。
监管动向
数字加密货币以及相应的政策监管态势仍不明朗。
我们预计,中国的监管动向将会对虚拟货币市场产生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另外,国内互联网金融相关牌照的审批和发行趋严有可能引发资金端紧张,同时受到美国加息影响,全球货币面对下行压力,尤其是新兴市场货币在大幅下挫后,甚至进入货币保卫战阶段。这也标志着由全面宽松到收紧,全球资金压力大增。这会进一步加剧企业的融资困境,迫使企业寻找新的融资模式。
Ælf 未来评级展望
如果 Ælf 能够持续推进项目,综合二级市场最新的交易表现,我们可能调整其风险评级等级。
Rating Action 评级结果
「C」,该项目投资风险较高,投资者应该密切跟进观察和监督项目进展。主要依据是:
代币生成及锁仓机制不透明、大部分技术创新未在代码层体现、中心化程度高,但项目创新度高,信息披露机制相对完善,二级市场流通性好。
整个虚拟货币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波动反应还在自适应期,监管规则持续不明确。这些因素的调节作用不足以给 Ælf 风险等级造成决定性影响。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趣币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趣币网